煤業集團馬脊梁礦牢固樹立“過緊日子”思想,強化管理,深挖內潛,高質高效完成各項經營指標,降本提質成效顯著,把“緊日子”過成了“好日子”。
在經營管理上,該礦逐級分解、逐日量化年度經營指標,推行全面預算管理,制定《契約化管理辦法》《“降、減、提”實施辦法》等管理辦法,逐級簽訂任務書,建立考核管理體系,從礦長、書記到分管副礦長、副總、科室負責人等全面覆蓋,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鉤,節獎超罰,為每一位負責人戴上“緊箍咒”。每月召開考核例會,進行獎罰兌現,對超支區隊認真分析原因,及時采取措施,有效控制了費用支出。
在節支降耗上,該礦細化了資金管控、“三公”支出、掘進降本等22條節支增收措施,扎實做好修舊利廢、回收復用、庫存盤活等工作。制定《材料配件定額指標消耗管理》《井下安全員現場監督回收復用管理辦法》《回收復用、修舊利廢、盤活閑置物資管理辦法》,對材料、配件“領、運、用、存”嚴格管理,做到限額發放、物盡其用,并加大對因操作不規范導致設備配件損壞的單位及個人的處罰力度,督促員工規范操作行為,細算“經濟賬”。實施“三重一大”全方位閉合管理,確保每一筆經濟業務都有據可依、有跡可循。在物資采購過程中深入調研、貨比三家,做到物美價廉,降低采購成本。鼓勵全員參與節支降耗、技術革新、小改小革等活動,掀起全員創效熱潮。
在現場管理上,該礦根據現場條件動態優化支護設計,實現效益最大化;為通風設施安設減壓裝置,提升各類設施回收率;采取科學的防滅火措施,減少工作面端頭封堵次數,優化注氮布局,節省了注氮管路和端頭封堵材料;對回采巷道托盤、短鋼帶、管路、皮帶等材料進行回收復用,杜絕材料丟失浪費;施工硐室按照“三合一”方式布置,功能集中,減少工程量及材料消耗;結合現場生產情況,一面一策,加大設備機具檢修頻次,縮短維護周期,提高修復質量,通過提高水質、保持乳化液濃度等手段延長液壓件使用壽命,降低設備配件投入,保障安全生產,促進節支增收。
在煤質管理上,該礦嚴格執行“一日六檢,一旬一報”制度,從生產、運輸、洗選等環節入手,強化煤質源頭管控和動態調整;研發雷達物料測距與運輸皮帶及給煤機聯動技術,科學控制儲煤倉煤量,實現儲煤倉煤位控制自動化、定量裝車精準化;加強煤炭運輸標準化管理,集運站規范煤炭清車、裝車、運輸流程,推行裝車班和檢修班共同參與的雙重包機制度,安排專人盯在調車一線,確保“顆粒歸倉”;做好煤質化驗工作,加大煤質考核、抽查力度,保證煤炭質量,實現提質增效。